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资讯

中国低空经济发展为什么这么火?——博创远研究院深度分析_博创远官网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33   浏览次数: 次   作者:博创远

低空经济概念图

近年来,中国低空经济从“小众赛道”迅速跃升为“万亿级蓝海市场”,无人机物流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、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加速落地,资本关注度与政策支持力度同步攀升。博创远研究院基于全国30个省市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调研、政策文本分析及市场数据监测,发现这一领域的“火热”并非偶然,而是政策、需求、技术、资本多重因素共振的必然结果。

一、政策“组合拳”破除发展壁垒,释放顶层设计红利

低空经济的爆发首先得益于“国家战略+地方细则”的政策体系全面落地。2023年《国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到2025年低空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%,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;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“战略性新兴产业”,进一步提升其发展优先级。
地方层面更是动作频频。据博创远研究院统计,截至2025年9月,全国已有28个省级行政区出台低空经济专项规划,其中广东、湖南、湖北等省份明确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,江苏、浙江则聚焦无人机物流、低空旅游等细分场景试点。以湖南为例,其“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”实现“全省空域划设一张图”,通用航空飞行审批时间从原来的72小时压缩至2小时内,2024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同比增长120%。
政策关键点:低空空域开放是核心突破口。2024年全国低空改革试点范围从13个扩展至20个,管制空域向监视空域、报告空域转化比例提升至35%,为低空飞行器规模化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。

二、消费与产业需求双轮驱动,应用场景持续扩容至百亿元级

需求端的旺盛是低空经济持续升温的根本动力,具体表现为“消费级需求升级”与“产业级需求放量”两大趋势。
在消费端,低空旅游、空中通勤等“空中消费”成为新增长点。博创远研究院2025年二季度调研显示,国内低空旅游体验人次同比增长85%,其中海南三亚、广东珠海等目的地的“直升机环岛游”产品预订量占比超60%;eVTOL试驾体验活动更是引发热潮,深圳某企业推出的短途空中通勤体验,预约排期已排至2026年初。
在产业端,无人机在物流、农业、应急等领域的应用已进入“规模化落地期”。顺丰无人机物流在广东、江西等地实现“乡镇-县城”次日达配送,2024年配送订单量突破120万单;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的15%提升至2024年的42%,大疆、极飞等企业的植保无人机年作业面积超10亿亩次;应急领域,无人机在森林消防、地震救援中的响应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3-5倍,2024年全国应急无人机采购预算同比增长75%。

三、技术突破降低准入门槛,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

博创远研究院技术产业研究中心指出,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是低空经济商业化的关键支撑。电池技术方面,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较2020年提升60%,使eVTOL续航里程从150公里扩展至300公里以上;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突破,无人机“超视距飞行”故障率降至0.03次/千小时,满足规模化运行安全要求。
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速。,博创远研究院通过产业链图谱分析发现,上游的电机、飞控系统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45%提升至2024年的82%,成本下降30%-50%;下游的运营服务体系逐步完善,全国已建成通用机场超350个,无人机起降点突破1.2万个。以无人机物流为例,从飞行器研发、空域申请到地面配套,已形成“大疆+顺丰+地方政府”的成熟合作模式,单架无人机日均运营成本从2021年的800元降至2024年的350元。

四、资本密集入场,市场热度再攀新高

低空经济的高增长预期吸引资本疯狂涌入。据博创远研究院数据,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领域融资总额达890亿元,同比增长92%,其中eVTOL、无人机物流、低空交通管理三大赛道融资占比超70%。头部企业估值飙升,亿航智能市值较2022年增长3倍,顺丰无人机相关业务分拆估值达200亿元。
博创远研究院资本监测团队观察到,除了创投基金,产业资本也积极布局。比亚迪、吉利等车企跨界进入eVTOL领域,利用新能源汽车技术积累实现快速突破;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则聚焦低空通信网络建设,推出“5G+低空物联网”解决方案,为飞行器提供实时定位与数据传输服务。

结语:低空经济进入“高质量发展窗口期”

综上,政策开放、需求扩容、技术突破、资本加持共同推动中国低空经济进入“爆发式增长期”。博创远研究院结合行业景气度指数与企业经营数据预测,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.5万亿元,2030年有望达到5万亿元,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但同时博创远研究院也指出,空域管理精细化、安全标准完善、商业模式盈利等问题仍需解决,只有各方协同发力,才能推动低空经济真正从“火热”走向“长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