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报告中心

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发展白皮书_博创远官网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4:14   浏览次数: 次   作者:博创远

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发展白皮书

前言

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是继陆地、海洋、航空航天之后的“第四空间经济”,其以低空空域为依托,涵盖低空飞行、航空器制造、应用服务等多元领域。近年来,在政策开放、技术突破与需求升级的多重驱动下,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速落地,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本白皮书基于博创远研究院对全国30个省市、500余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调研数据,以及政策文本分析、市场动态监测,系统梳理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发展现状、核心场景与未来趋势,为行业参与者、投资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。

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发展白皮书(图1)

第一章 中国低空经济行业概况

1.1 低空经济定义与范畴

低空经济是指利用低空空域(通常指距地面2000米以下的空域)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,主要包括三大板块:一是航空器制造,涵盖无人机、eVTOL、通用飞机等装备研发生产;二是低空飞行服务,包括空域管理、飞行培训、维修保障等;三是应用场景服务,涉及物流配送、旅游观光、农业植保、应急救援等多元化场景。其核心特征是“低空化、智能化、场景化”,具有产业链长、辐射面广、附加值高等特点。

1.2 发展历程:从探索到规模化发展

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:2015-2020年为探索期,政策以局部试点为主,无人机在农业、测绘等领域初步应用;2021-2023年为培育期,国家层面出台专项规划,低空空域改革启动,eVTOL、低空旅游等场景开始商业化尝试;2024年至今进入规模化发展期,空域开放范围扩大,产业链协同加速,应用场景从“单点试点”走向“批量落地”。

1.3 政策环境:顶层设计与地方联动

国家层面,2023年《国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》明确“到2025年低空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超20%”的目标;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全国推广。地方层面,截至2025年9月,28个省级行政区出台专项规划,其中广东、湖南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,江苏、浙江聚焦无人机物流试点,形成“国家引导+地方特色”的发展格局。
博创远研究院政策监测显示:2024年全国低空改革试点从13个扩展至20个,管制空域向监视/报告空域转化比例达35%,飞行审批效率提升70%以上。

第二章 中国低空经济核心应用场景分析

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已形成“消费级+产业级”双轮驱动格局,2024年两大领域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35%和65%,产业级应用仍是主导力量。

2.1 消费级应用:“空中消费”成新增长点

2.1.1 低空旅游

低空旅游以“直升机/热气球观光”“无人机表演”为主要形式,成为文旅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。博创远研究院2025年二季度调研数据显示,国内低空旅游体验人次同比增长85%,海南三亚、广东珠海、云南丽江等目的地表现突出。其中,三亚“直升机环岛游”产品年预订量突破50万单,客单价约800元;无人机灯光秀市场规模达28亿元,同比增长62%,广泛应用于节庆活动、城市宣传等场景。

2.1.2 eVTOL短途通勤

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作为“空中出租车”的核心载体,目前处于商业化前夕。深圳、上海、广州等城市已开展短途通勤试点,深圳某企业推出的“机场-市中心”15分钟通勤航线,试驾体验预约排期至2026年初。行业数据显示,2024年国内eVTOL原型机测试飞行时长超10万小时,亿航智能、小鹏汇天等企业的产品已进入适航认证阶段。

2.2 产业级应用: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

2.2.1 无人机物流

无人机物流在“末端配送”“乡村物流”领域优势显著,已实现规模化落地。顺丰、京东物流等企业在广东、江西、云南等地建立无人机配送网络,2024年配送订单量突破120万单,主要覆盖“乡镇-县城”药品、生鲜等物资。其中,顺丰无人机在江西赣州的“空中物流枢纽”,单日最高配送量达3000单,配送成本较传统陆运降低40%。

2.2.2 农业植保

农业植保无人机已成为智慧农业的核心装备,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的15%提升至2024年的42%。大疆、极飞等企业的植保无人机年作业面积超10亿亩次,可实现播种、施肥、施药等全流程作业,效率是人工的20-30倍,农药使用量减少30%。博创远研究院调研显示,采用无人机植保的农田,亩均增收约15%-20%。

2.2.3 应急救援

无人机在森林消防、地震救援、海上搜救等领域应用广泛,大幅提升应急响应效率。2024年全国应急无人机采购预算同比增长75%,无人机在森林消防中可实现火情侦察、物资投送,响应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3-5倍;在地震救援中,搭载热成像仪的无人机可快速定位被困人员,2024年四川甘孜地震中,无人机累计搜救面积超500平方公里。

第三章 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发展现状与数据洞察

3.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

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.1万亿元,同比增长38%;博创远研究院预测,2025年将突破1.5万亿元,2030年有望达到5万亿元。细分赛道中,无人机应用市场占比最高(约45%),其次是通用航空服务(30%)和eVTOL及相关产业(25%)。

3.2 企业与区域分布

截至2025年9月,全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达8.2万家,同比增长65%。区域分布呈现“东部领先、中西部追赶”格局,广东(1.8万家)、江苏(1.2万家)、浙江(1.1万家)企业数量位居前三,合计占比49%;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中西部省份依托低空空域改革试点,企业增速超80%。

3.3 技术创新进展

技术突破成为低空经济发展核心支撑:电池方面,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较2020年提升60%,eVTOL续航里程突破300公里;自动驾驶方面,无人机“超视距飞行”故障率降至0.03次/千小时;通信方面,“5G+低空物联网”实现飞行器实时定位与数据传输,时延控制在50毫秒以内。
指标
数据
同比增长
市场规模
1.1万亿元
38%
相关企业数量
8.2万家
65%
无人机物流订单量
120万单
150%
应急无人机采购预算
480亿元
75%

第四章 挑战与未来发展展望

4.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

  • 空域管理精细化不足:监视/报告空域的动态管理机制尚未完善,跨区域飞行协调效率有待提升。
  • 安全标准体系待健全:低空飞行器的适航认证、事故处理等标准仍需细化,飞行安全风险防控压力较大。
  • 商业模式盈利难:部分场景(如eVTOL通勤)前期投入高,运营成本尚未降至商业化临界点。

4.2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

未来5-10年,中国低空经济将呈现三大趋势:一是场景融合化,低空旅游与乡村振兴、无人机物流与智慧城市深度结合;二是技术智能化,AI+低空飞行器实现自主避障、智能调度,通信网络向6G演进;三是产业集群化,各地将形成“研发+制造+应用”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,头部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。
博创远研究院认为,随着政策持续加码、技术不断突破,中国低空经济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“全民低空时代”,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结语
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行业参与者需聚焦场景创新与技术突破,政策制定者需加快完善空域管理与安全标准,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从“蓝海市场”走向“高质量发展新阶段”。本白皮书旨在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,期待各方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繁荣生态。
(数据来源:博创远研究院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调研数据集、国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及地方政策文件、行业企业公开数据)


暂无 上一篇
下一篇 暂无